新闻中心

你的肾脏健康吗?得了肾病不要怕,我有世界首创独家专利新药----地黄叶总苷胶囊

 
    肾脏每一天滤过和清洁约200升的血液,数量相当于10桶饮用水。此外,肾脏还具有控制人体血压、刺激产生红细胞以及保持骨骼健康等作用。肾脏对人体有如此大的作用,但是——
“你了解你的肾脏吗?”
“你的肾脏健康吗?”
——专家推测每10个成年人中约有1人肾脏受损。
 
    说到肾病,许多人也许不以为然,殊不知一旦演变成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它对人类的危害程度就不亚于某些癌症。肾损害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价段,常见的有急性肾炎、慢性肾炎、尿路感染等。慢性肾炎多发于中、青年,病程长,缠绵难愈,检查可发现水肿、蛋白尿、血尿、管型尿及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全身症状表现为头晕、乏力、食欲不振、精神差及失眠健忘,若在发病初期得不到积极的治疗,后期将出现贫血、严重高血压和肾功能衰竭最终导致尿毒症。
 
    现代社会正改进人们的生活方式,但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又是肾病患者增多的原因之一,某些营养素如碳水化合物、脂肪、食盐等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少,而且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度过高、睡眠不足,以及吸烟、酗酒、各种环境污染等因素,使得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肥胖等代谢性疾病逐日升高,都会引起继发慢性肾病的发生。
 
    慢性肾脏病是当今威胁健康的重要疾病。据介绍,在发达国家,普通人群的慢性肾脏病患病率为6.5%-16%。在我国,普通人群中慢性肾脏病患病率接近10%,40岁以上人群高达18.7%,并且近年来肾脏病的患病率在低龄化人群有较大幅度的上升,由此推测中国慢性肾脏病人数有可能超过1亿。
 
    慢性肾脏病起病时常常没有强烈的不适症状,往往被忽略。但是,慢性肾炎患者的自然病程变化很大,有一部分病人的病情比较稳定,经5~6年,甚至20~30年,才发展到肾功能不全期,极少数病人可自行缓解。另外一部分病人的病情持续发展或反复急性发作,2~3年内即发展到肾功能衰竭。一般认为慢性肾炎的持续性高血压及持续性肾功能减退者预后较差。如发展到尿毒症,不仅损害健康,甚至将危及患者生命。目前,临床表现为大约二至三成患者首次到医院就诊时往往发现肾功能损伤已经发展到不可逆转的阶段。患有慢性肾脏病的人群死于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是健康人群的20倍以上。
 
    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陈香美教授介绍,通常定期检查尿液、血液和血压,就可以显示大部分肾脏问题的早期迹象。然而,全球范围内普通民众对于慢性肾脏病的认识和防止意识远远不足,在我国的知晓率不足10%。
 
    肾病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但早期防治就能大幅度降低慢性肾病的患病率。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专家介绍了肾病的具体预防措施:
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减少盐的摄入,饮食宜清淡;
平衡膳食。人吃下大量的动植物性蛋白质,最后的代谢产物——尿酸及尿素氮等都需由肾脏负担排除,故暴饮、暴食将增加肾脏负担;
适当多饮水、不憋尿。尿在膀胱里太久很容易繁殖细菌,细菌很可能经由输尿管感染到肾脏,每天充分喝水随时排尿,肾脏亦不易结石;
有计划坚持每天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控制体重,避免感冒;
当喉部、扁桃腺等有炎症时,需立即在医生指导下采用抗生素彻底治疗,否则链球菌感染易诱发肾脏疾病;
戒烟;饮酒要适量,避免酗酒;
避免滥用药物,多用药物、化学毒物均可导致肾脏损害。如长期大量服用止痛剂,不恰当的应用氨基甙类抗生素,长期、过量服用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等,可缓慢地引起肾功能破坏;
妇女怀孕前最好检查有无肾脏病及肾功能情况,如果有相当程度的肾脏病时要与肾脏专科医师研讨可否怀孕,否则盲目怀孕,肾脏病可能很快恶化引起肾功能不全;
每年定期检查尿常规和肾功能,也可同时做肾脏B超检查。了解疾病的家族史。
 
    专家特别指出,高危人群,即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病等可能引起肾损害疾患的人群,除上述措施外,还要注意:
应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肥胖、高血脂等危险因素,在专科医师指导下坚持药物治疗;
合理饮食,坚持相对应的低盐、低糖、低嘌呤、低脂等饮食;
密切观察自身的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等指标,严格控制在正常范围以内;
至少每半年一次监测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及肾功能,以便发现早期肾损害。
现代医学认为,肾脏疾病即肾小球疾病(常统称为“肾炎”),它不是一个单一疾病,而系指一组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如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但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病程和预后不尽相同,病变主要累及双肾肾小球的疾病。它常具备以下特点:①肾小球性蛋白尿(以白蛋白为主)伴管型尿和(或)肾小球源性血尿;②肾外表现为高血压及水肿;③肾小球过滤功能先于并重于肾小管功能障碍。
根据临床上有无明显血尿、持续高血压、持续肾功能损害(即“肾炎活动指标”),分为“肾病”和“肾炎”,这二者反映不同的肾脏病理改变,前者以变性疾病和炎症较轻的病变为主,后者以炎症性病变为主。无论是“肾病”还是“肾炎”,都不是一个单一的疾病,是因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和炎症介质毒素的持续存在对肾小球的持续损害,从而引起的多种肾小球病变所组成的综合征。
 
    循证医学研究证明,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药物治疗还是替代疗法,在具体治疗肾小球疾病时,均应按肾功能分级标准{Ⅰ期(肾功能不全代偿期)、Ⅱ期(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Ⅲ期(肾功能衰竭期)、Ⅳ期(尿毒症期)}分级治疗,最终达到清除或减轻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的沉积和炎症介质毒素对肾小球的持续损害的目的。
西医治疗: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早期以休息及对症治疗为主,一般是饮食控制、对症治疗,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治疗往往是最后的选择;替代治疗(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移植)则是真正有效的方法,但却因经济、医疗水平、资源有限,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
 
    中医治疗: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采用辩证和辨病相结合、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原则,是目前提高肾小球肾炎疗效的最佳途径,而显示了一定的优势。
大多数中医专家认为慢性肾炎是以虚为主,虚实夹杂之症,总体经历一个气虚   阴虚    气阴两虚    阴阳两虚的发展过程,其过程中瘀、湿兼症的比例上升。临床上按辩证分为肺肾气虚证、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其中气阴两虚证贯穿在肾小球肾炎的整个疾病发展过程。中医证型与肾功能分级的关系:
 
Ⅰ期(肾功能不全代偿期):脾肾气虚证为主(51.52%),其次为气阴两虚证(37.88%);
Ⅱ期(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气阴两虚证为主(54.22%),其次为脾肾气虚证(38.55%);
Ⅲ期(肾功能衰竭期):气阴两虚证为主(40.22%),其次为脾肾气虚证(38.55%)、脾肾阳虚证(18.99%);
Ⅳ期(尿毒症期):脾肾阳虚证为主(42.42%),其次为气阴两虚证(31.82%)。
由中国中医研究院和四川美大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国家二类新药地黄叶总苷胶囊,富集了地黄叶中有效部位,研究表明它具有明确的减少免疫复合物IgG、C3在肾小球的沉积和减轻炎症介质毒素对肾组织的病理损害,能有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可应用于各期肾炎患者的治疗;若早期和长期应用还能代替或减少透析,地黄叶总苷胶囊是目前治疗慢性肾炎的理想药物。
 
 

  • 上一篇:一次特别的“紧急半小时”
  • 下一篇:欢聚,在又一个明媚的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