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中心

心达康专题第四部分:醋柳黄酮的研究进展

戈升荣  袁静  王平安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临床药学药理实验室,上海市   200001)
 
    沙棘(醋柳,Hippophae rhamnoides L.)是胡颓子科植物。我国的东北、华北 、西北和西南等地区是沙棘属植物的主要分布区。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多种氨基酸和脂肪酸以及黄酮类、三萜和甾体类化合物。沙棘果和叶中都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的总含量比果实中高。已被鉴定的黄酮类的化合物有:槲皮素、异鼠李素、山奈酚及其苷类、杨梅酮、绿原酸、猪草苷、儿茶酚和黄芪苷等。目前,从沙棘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醋柳黄酮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本文就醋柳黄酮的提取分离含量测定方法以及临床应用情况做一综述。
 
1 .醋柳黄酮的提取分离
    周长风[1]根据邻二羟基黄酮能与二价金属离子形成沉淀的性质,以钙盐沉淀法
    提取沙棘中黄酮成分,采用正交设计法对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蔡定国等[2]应用高速逆流层析方法对醋柳总黄酮进行分离,进样量为10mg,紫外280nm检测,以CHCl3-MeOH-H2O(4:3:2,下相为流动相)作溶剂系统,经聚酰胺薄膜TLC鉴定,得到异鼠李素、山奈酚和芸香苷等3个单色点成分以及1个以槲皮素为主的混合成分)。Yang-F等[3]应用多维逆流色谱系统从银杏和沙棘中制备性的分离得到异鼠李素、山奈素和槲皮素纯品。
 
2 .醋柳黄酮的含量测定
    目前,主要有比色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色法是根据具有C3和C5位羟基或邻二酚羟基的黄酮类化合物,能与三氯化铝形成稳定的呈色螯合物,在130nm左右有一最大吸收峰,从而可进行紫外测定,黄酮苷类可以在酸性条件下回流水解成苷元,杨建瑜等[4]据此以异鼠李素为对照品测得醋柳黄酮总苷元含量。田薇等[5]根据黄酮类化合物与5%NaNO2和10%Al(NO)3反应后的产物在1mol/LNaOH溶液中形成一红色产物,510nm左右有一最大吸收峰,以芦丁为对照品测得醋柳总黄酮的含量。付桂香等[6]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沙棘叶中3种黄酮的含量,色谱柱为NovaparC18柱,流动相为甲醇-乙腈-水(40:15:45),0.1%的磷酸调PH为3。定量方法为外标法,提取溶剂为甲醇。
 
3 .醋柳黄酮的临床应用研究
3.1  冠心病心绞痛
    应用醋柳黄酮片对101例冠心病心绞痛(瘀血症)患者进行了治疗,临床疗效显示[7]:醋柳黄酮片能显著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和硝酸甘油日耗量,其总有效率为87.13%;改善心电图有效率为53.85%;并能显著降低血粘度。杜绍兴等[8]观察了醋柳黄酮对冠心病患者左心功能的疗效,发现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降低舒张压。治疗前、后应用超声心动图对左心功能的测定结果表明,左室周径缩短率、左室每搏量、心排出量均有显著改善。田庆印等[9]用醋柳黄酮对3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以探讨其作用机制。发现患者治疗后的血浆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降低,表明醋柳黄酮对冠心病的防治有重要作用。
3.2  缺血性心脏病
    用醋柳黄酮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结果[10]表明,治疗有效率高达94%。心电图改善率达54.8%,服药后显效时间较慢,但对临床症状及心电图的改善比较持久稳定,因此推测该药不完全是通过直接扩张血管而发挥临床疗效。分析其机理,可能是通过防止血小板凝聚,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在维持微血管正常结构及功能的情况下增加心肌抗氧能力,并促进和改善心脏的侧支循环。李卫媛[11]的研究也证实了上述结论。
3.3  心肌炎并发心功能不全
    分别用醋柳黄酮和地高辛(对照组)治疗心肌炎并发心功能不全患者61例和52例。结果表明[12],醋柳黄酮片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地高辛组。用醋柳黄酮2周后,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射血分数、左室短经缩短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增加,提示醋柳黄酮确有良好的改善心功能的作用。分析其机理,可能与该药抑制心肌ATP酶而显示正性肌力效应,促使心肌供血改善和外周血管的扩张,使心脏后负荷减轻等因素有关。
3.4  高脂血症和高粘血症
    忻伟钧等[13]比较了醋柳黄酮和丹参治疗高脂、高粘血症病人的疗效。方法为治疗组35例用醋柳黄酮20mg,口服,1天3次;对照组用丹参10mg,口服,1天2次,疗程均为6周,结果发现,治疗组血胆固醇、甘油三脂、载脂蛋白B100、血浆凝血因子、血液粘度、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栓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或极显著下降。对照组在切变率为10s-1时血液粘度较治疗前有极显著下降,在切变率为100s-1 时血液浓度和血栓指数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表明醋柳黄酮治疗后,大部分指标(除10s-1血液粘度指标外)下降,效果优于丹参。
3.5  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采用双盲法,用Admittance、STI法测定服药前、后健康志愿者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表明[14],口服醋柳黄酮10mg/次,能使正常人的排血前时间与左室排血时间的比值、等容收缩时间与左室排血时间的比值及等容收缩时间显著缩小;每搏量显著增加、每分输出量、心脏指数、心肌收缩强度指数、心脏每搏作功指数等均有增加的趋势;总外周阻力显著降低,血管顺应度显著增加。上述结果说明,醋柳黄酮能增强正常人心肌的收缩功能、泵功能,并且能降低外周阻力,增加血管弹性。吴英等[15]以戊巴比妥钠造成麻醉开胸犬心衰模型,静脉注射沙棘总黄酮4.8mg/kg和9.7mg/kg,均可使心衰犬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心室内压变化最大速率(+LVdP/dtmax)和左心室内压峰值明显升高。注射9.7 mg/kg时,心室开始收缩的起点到心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的时间间隔明显缩短;- LVdP/dtmax 明显增加;T值、左室舒张末期压明显下降;总外周血管阻力和最大氧耗量明显降低,,主动脉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无明显影响。可见:静注沙棘总黄酮可明显增强心衰犬的心脏泵功能和心肌收缩性能,并可明显改善心肌舒张性能,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和心肌耗氧量,说明沙棘总黄酮有抗心衰的作用。
3.6 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人们在研究醋柳黄酮片对血流变和血脂的影响中发现,服药后患者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的测定值均较测定前有极显著的降低,提示醋柳黄酮片能增加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增加细胞间的排斥力,促使红细胞解聚,使血液稀释。说明该药片有明显的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作用,从而降低血浆比粘度的功能[16]。王秉文等[17]用沙棘总黄酮4mg/(kg.d)和20 mg/(kg.d)给大鼠灌胃,连续16d,能显著降低正常大鼠高切变率(200 s-1)下的全血粘度;对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比积、还原粘度及血沉均无显著性影响;在切变率为100s-1和200 s-1时,沙棘总黄酮20 mg/(kg.d)能显著提高血浆粘度,在切变率为100s-1时,沙棘总黄酮20mg/(kg.d)能显著降低全血比粘度。上述结果提示,降低全血粘度可能是其治疗伴有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心绞痛病人的机理之一。
3.7 对大鼠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吴英等[18]观察了沙棘总黄酮对大鼠心肌再灌注损伤时的超微结构及对心肌组织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为预先肌肉注射沙棘总黄酮6d后,用SD大鼠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结果缺血40min,再灌注30 min后沙棘总黄酮能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区超微结构的病理改变,显著提高大鼠心肌组织SOD活性并减少MDA的生成,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提高自由基清除酶的活性及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3.8 对血管平滑肌的影响
    采用离体家兔胸主动脉条标本,观察醋柳黄酮对KCl、CaCl2和去甲肾上腺素诱发的血管平滑肌收缩的影响[19],发现沙棘总黄酮可明显对抗KCl、CaCl2和去甲肾上腺素对离体血管平滑肌的收缩反应,使量效曲线右移;还可明显抑制家兔主动脉条Ca2+内流依赖性收缩。上述结果表明,醋柳黄酮的血管扩张作用可能与阻滞钙通道有关。
 
    综上所述,醋柳黄酮作为一种纯中药提取物,能改善缺血性心肌的血液循环,增加心肌的血流量,降低心肌的耗氧量,消除氧自由基,提高耐氧能力,并能促进和改善心肌的侧支循环;同时能降低血脂,防止血细胞凝聚,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脆性。对治疗和预防多种心血管疾病均安全、有效,无明显毒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长风.用正交设计法探讨沙棘果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J]。内蒙古药学,1990,9(1):5.
[2]  蔡定国.应用高速逆流层析分离沙棘总黄酮[J].中成药,1991,13(6):42
[3]  Yang F,Quan J,Zhang TY,et al.Multidimensional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ic system and its application[J].J Chromatogr A,1998,803(1~2):298.
[4]  杨建瑜.沙棘果汁中总黄酮苷元的含量测定[J].西北药学杂志,1989,(3):31.
[5]  田 薇,陈朝晖,张喜民.分光光度法测定五味沙棘胶囊中总黄酮含量[J].西北药学杂志,1998,13(3):172.
[6]  付桂香,赵世萍,冯瑞芝,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沙棘叶中黄酮含量[J].中国
中药杂志,1997,22(5):299.
[7]  张振贤,胡文文,顾仁樾.醋柳黄酮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01例[J].辽宁中医杂志,1997,24(6):258.
[8]  杜绍兴,徐南图,沙立人,等.醋柳黄酮(沙棘酮)对冠心病左心功能的疗效[J].北京医学,1994,16(6):37.
[9]  田庆印,潘其兴,张业庆,等.醋柳黄酮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探讨[J].山东医学,1996,36(12):14.
[10]  洪和秀,王文斌,文 秀,等.醋柳黄酮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疗效观察[J].北京医学,1994,16(6):374.
[11]  李卫媛.心达康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观察[J].临床荟萃,1996,11(10):474.
[12]  宿清和,安锡玲.醋柳黄酮片对心肌炎并发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J].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9(10):611.
[13]  忻伟钧,陈 萍,华福元,等.醋柳黄酮治疗高脂血症和高粘血症[J].新药与临床,1997,16(1):17.
[14]  王秉文,冯氧正,于佑民.沙棘总黄酮对正常人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西安医科大学学报,1993,14(2):138.
[15]  吴 英,王 毅,王秉文,等.沙棘总黄酮对急性心衰犬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1997,22(7):429.
[16]  卜祥雷,宋闽路,黄亚薇.醋柳黄酮片对血流变和血脂的影响[J].北京医学,1994,16(6):372.
[17]王秉文,成 华,袁秉祥,等.沙棘总黄酮对正常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西北药学杂志,1993,8(2):69.
[18]  吴 英,王秉文,王 毅,等.沙棘总黄酮对大鼠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7,13(1):53.
[19]  于晓红,刘传镐,李孝光,等.沙棘总黄酮对离体血管平滑肌的作用[J].西安医科大学学报,1990,11(4):332.
 
                                      (收稿日期:1999  04-12   修回日期:1999  06-16)

  • 上一篇:心达康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分析
  • 下一篇:心达康专题第三部分:沙棘总黄酮的药理研究概况